查看原文
其他

事关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!请你提意见→

成都发布 2023-08-30

小布从成都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获悉
《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
(2021—2035年)》
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
已形成草案
面向社会公众征询意见
公示期将持续至9月22日
快来提意见


《规划》范围为成都都市圈全域,包括成都、德阳、眉山、资阳4市共17区、18县(市),总面积3.31万平方公里。《规划》共包括构建都市圈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“天府粮仓”、筑牢绿色生态本底、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空间、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等9大规划内容。


《规划》提出,到2035年,成德眉资基本实现同城化,基础设施全面实现同城同网,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,城乡环境优美、人民生活殷实,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、全球型企业和知名品牌,参与国际分工、集聚全球资源的整体竞争力大幅增强,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、参与全球竞争合作中发挥更大引领作用。


“《规划》统筹谋划了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保护、开发、利用,是指导4市协同开展各类国土空间活动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,是编制都市圈内各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。”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

共建多个跨区域产业生态圈

《规划》提出,成都都市圈共构“三区两山,三轴三带”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。其中,三区为岷沱灌区农业主产区、岷大平原农业主产区、东部浅丘农业主产区;两山为龙门山—邛崃山、龙泉山;三轴为成渝城市发展主轴、成德眉发展轴、龙泉山东侧发展轴;三带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、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、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。


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“天府粮仓”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加强耕地数量、质量、生态“三位一体”保护,同时,共建五条乡村振兴示范走廊,串联特色农业产业资源,引导创新、文化、旅游、商贸等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向乡村延伸,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。


在产业发展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共建高能级产业生态圈。具体而言,成都都市圈将共建电子信息、数字经济、航空航天、现代交通、绿色低碳、大健康、新消费等跨区域产业生态圈。共建世界级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,生物医药、航空航天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,联合打造9条标志性产业链。共建文化旅游、现代商贸、现代金融、现代物流、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,共同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。


同时,《规划》提出共建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。以成渝(兴隆湖)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(成都)科学城为引领,以都市圈高校、高新技术产业平台等创新节点为支撑,依托科创走廊协同联动,共建“多基地”协同创新共同体。



划分128个城乡融合发展片区

“实施耕地数量、质量、生态‘三位一体’保护,是打造‘天府粮仓’的重要举措。”市规自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只有良田有保障,粮食才能满仓。《规划》提出,在稳定优质耕地数量和布局、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等基础上,还将进一步保护优质耕地、严控优质耕地流出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同时加强耕地安全利用与分类管控,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,强化农田系统生态功能,多位一体、协同推进。
根据《规划》,以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“天府粮仓”为引领,成都将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。
“我们按照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方式,结合区位条件、产业基础、资源禀赋等,划分128个城乡融合发展片区(镇级片区),统筹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,目的就是要引导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科学配置,构建与人口产业分布更加适应的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体系,建强县域经济发展支点。”相关负责人表示,《规划》亮点之一是将共建五条乡村振兴示范走廊(蜀山乡韵、山水乡旅、大美田园、天府农耕、秀湖云田),串联特色农业产业资源,引导创新、文化、旅游、商贸等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向乡村延伸,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。
《规划》还明确提出,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,以“龙门山—邛崃山山区”、“龙泉山山区”、“龙泉山西侧平原区”、“龙泉山东侧丘陵区”四个区域为核心,分别从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、耕地“三位一体”保护、人居环境风貌改善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,推动国土空间整体保护、全要素系统整治。


打造公共服务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

《规划》还提出,打造公共服务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,坚持以均衡普惠、整体提升为导向,实施教育发展、医疗协作、文体事业、社会保障服务、安全韧性“五大共同体工程”,一体化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。其中,教育发展共同体工程提出,深化中小学教育同城合作;共享中小学实践基地;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发展,探索共建区域型、行业型及复合型职业教育集团。医疗协作共同体工程提出,完善常态化重大疫情联动机制,协同构建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,深化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,持续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。


在推动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成都都市圈共建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走廊。具体而言,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,联合挖掘整合都市圈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,共同建设龙门山生态旅游休闲走廊、两汉三国—秦蜀古驿道文化旅游走廊、龙泉山生态休闲旅游走廊和成渝古驿道文化旅游走廊四条文旅走廊,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,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。


共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

在推进多层次区域协同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,共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,试验区范围包括成都东部新区(含托管天府新区简阳片区)和德阳凯州新城、金堂淮州新城、简阳城区、资阳临空经济区、眉山眉东新城,面积2997平方公里。


《规划》提出,着力推动试验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现代产业协作共兴、对外开放协同共进、生态环境共保共治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,创新突破行政区划限制,集中落实、高效集成重大改革举措,加快打造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试验田、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制度创新平台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地。


此外,《规划》提出,共建“三区三带”重点功能载体,发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、四川天府新区、成都东部新区三大高能级空间载体的引领作用,先行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、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。


将构建一小时轨道通勤圈

成都都市圈将构建一小时轨道通勤圈。根据《规划》,成都都市圈将推动多层次轨道交通网融合发展;加快铁路干线建设,持续推进大铁公交化运营;推进城际铁路及市域(郊)铁路建设,构建“两环三射”轨道交通骨架;协同有序推进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。


“都市圈建设强调推进城市之间的一体化、同城化发展,形成高密度、大流量的通勤流是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条件。”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2021年印发的《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》提到,将构建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。此次《规划》进一步提出,将构建一小时轨道通勤圈,共建高效畅联道路交通网。
如何构建一小时轨道通勤圈?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我们将通过推动多层次轨道交通网融合发展、加快铁路干线建设,持续推进大铁公交化运营、推进城际铁路及市域(郊)铁路建设、协同有序推进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来实现。”
除了轨道交通,成都都市圈交通体系建设的亮点还有共建高效畅联道路交通网,构建成德“九高十八快”、成眉“七高十六快”、成资“四高九快”的同城化高快速路网体系。同时,全面推进打通邻接地区“断头路”“瓶颈路”,改善跨界通行条件,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对同城化发展的认同感。



公示渠道

社会各界可在以下平台查阅:


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建设网站及公众号 

网址:http://cdmztch.com/

公众号: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建设


成都市网站及公众号

网址:http://mpnr.chengdu.gov.cn/

公众号:成都规划自然资源


德阳市网站及公众号

网址:https://www.deyang.gov.cn/

公众号:德阳自然资源


眉山市网站

网址:

http://www.ms.gov.cn/index.htm


资阳市网站及公众号

网址:http://szrzyj.ziyang.gov.cn/

公众号: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



反馈方式

相关意见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、邮寄信件方式提交意见建议。


电子邮箱:406472018@qq.com

邮寄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蜀绣西路69号 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处(请在邮件标题或信封封面上标注“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意见建议”字样)

《规划》详情内容如下——

详情内容



转发扩散

推荐阅读>>
○方案公示!成都规划建设12条低运量轨道交通线路

○又上新!成都这些学校,即将投用

○周末逛车展去,小布继续送票!今年车展“主角”是它→



成都商报-成都发布记者|彭惊
综合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建设
成都日报锦观新闻
成都发布编辑 | 黎孟 大橘
扫码进群↓

点赞在看↓转发周知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